前段时间看到某选秀综艺请到一众TVB大咖,结果到场的演员一个比一个令人失望。还有人模仿成龙大哥的电影桥段,可是看起来尴尬无比。
回到《神探大战》,刘青云的多重人格演技堪称炸裂,也正是这个角色的成立,最终留存了香港电影「最后的癫狂与过火」。
在农村题材濒临消失的当下,它像个倔强的小孩。又像是一阵风带来的,短暂停留,却又不着痕迹。
在爱情戏份的刻画上,该片设计了很多细节,比如一遍又一遍的热水,比如一件舍不得买却又买了的风衣,比如那些麦子的烙印。
我还是会被影片中的某些情节打动。比如马老四明明自己都没有家了,却还在考虑燕子的家。
以及,最后售卖粮食结账的时候,收货的人看着马老四的眼神,太意味深长,那是一种带有明显俯瞰视角的凝视,太伤人,也太悲哀。
没想到该片的编剧里也有马东锡,而且我严重怀疑这些韩国编剧全都熟知香港电影。
《犯罪都市2》能看出当年香港电影的痕迹,有打斗,有喜剧桥段,不断去平衡影片的氛围配比。
但它其实不如香港电影,因为它只是在塑造马东锡的明星光环,却在整体剧情上弱了很多。
观众一路看着马东锡拳打脚踢,非常爽,比爽剧都爽。现在大银幕上的打星实在是太稀缺了。看马东锡打斗,就像是某种情绪的宣泄一般。
可是爽归爽,当你看完马东锡一巴掌扇飞一个人以后,再回顾剧情,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没有记住。然后你只好安慰自己,这种电影都是这样的。
孙锡久在该片演绎反派是我没想到的。但他的外形和演技同样限制住了这个角色。中规中矩的完成,和第一部的大反派完全是两个级别。
当95%的国产恐怖片还停留在一惊一乍的jump scare形式时,这两部影片的格局打开了N倍。
举例来说,两部片中在夜晚都出现了灯笼,当我们都习惯了电灯陪伴的时候,灯笼的存在,本身就带有一种陌生而未知的恐惧感。
比如宗教信仰,当我们越来越少接触到有关信仰的信息,当未知出现,很多人就会开始恐惧,而不是迷茫。
而对观众下咒,不过是导演本人的某种恶趣味而已。重要的是,该片成功塑造了一种莫须有的恐怖信仰逻辑,并且自圆其说,把它拍得和线
作为一部韩国电影,我惊叹于这居然是一部针对汤唯量身定制的角色,这也是该片气质成立的基础。
《分手的决心》是一个中年男爱上蛇蝎女的悬疑故事。朴赞郁导演的阴郁气质在这部片中发挥到了极致。他成功将汤唯打造成为一个美丽且神秘的中国女子,但同时兼具冷血的角色质感。
我喜欢的是该片中出现的各种隐喻,比如两人第一次吃饭,很多细微的东西暗示着的意味。比如该片将男与女设定为山与海的隐喻。
该片的美术很高级,我常常想起大学时代自己学画画的时候,那些高级的灰色,带来的视觉冲击与震撼。
《坠落》的剧本很简单,女主是攀岩爱好者,男友在攀岩中丧生,于是女主堕落了。之后女主的闺蜜拉着她再次攀岩,希望过去心里这个坎。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体育电影。我不仅认可影片呈现的紧张节奏,同时认可体育电影这一类型。这也是我们国产电影占比很小的一个电影类型。
当台湾都能将拔河拍成《志气》,将自行车赛拍成《破风》的时候,我都替国产电影感到羞愧。
它给了角色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并且以一种近乎残忍的姿态发问:这个世界到底什么是好与坏?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困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陷。每一次选择,就会改变一些事情。但是很难触动命运的轨迹。
主创选择了南北话题,这一次,不是战争,也不是合作。而是以一张彩票作为线索,串联起了所有人。
有些桥段其实是能猜到一二的,但是依旧会被演员的精彩发挥所感染,真的是好笑又感人。而其中出现的一些烂梗,比如PPT设备,比如女团舞,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笑点。
编剧: 沙恩·鲍里斯 / 艾琳·卡斯帕 / 乔瑟琳·查普特 / 萨拉·多萨
《火山挚恋》作为一部纪录片,主题是热爱火山的一对夫妇。他们热衷于研究火山,拍摄火山,分析火山。
我惊叹于该片的美学,尽管该片在拍摄上不是特别讲究,但是火山诡异的奇观景象,还是给了我审美上的极大冲击。
火山有多热烈,夫妇二人对火山的热爱就更热烈。这看起来有些固执,但很多热爱,不都是这样子嘛。
开篇班长与战士们在雪上的伏击,有大雪做背景,有着极为考究的站位布局,你就能看出这是背后的导演张艺谋,对于美学的某种坚持。
以及,整部片讲的就是五班完成任务这一件事,考验的是导演对于素材和主线的取舍。
该片没有选择喊口号,做情绪煽动,反而处处可见克制,就像班长对大永说的,别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