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恩——德国传统的捍卫者 球员时代,卡恩作为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德国和拜仁保驾护航。 管理时代,卡恩作为拜仁的高层则守住了球队传统的底线——不仅是对于德国球员的使用,更是拜仁、乃至德国和整个北方足球的最底层逻辑。 与卡恩类似的管理者,是米兰的传奇马尔蒂尼。在米兰的动荡里,他果断拒绝了朗尼克——表面上看,朗尼克的履历和管理经验是足够支撑他成为米兰的下一代领军人物的,但红牛系的内在逻辑却与米兰的发展方向不符。 具体而论,米兰前后关键节点的选择都非常不“红牛”:莱奥是安哥拉人,托莫里是英式后卫,卡卢卢则是非洲法语区。 相比之下,红牛选材的线索则围绕几内亚湾展开,典型的例子就是凯塔——有天赋、能培养,但是上限不足以成为实力战将。 卡恩主导开掉纳帅,本质上的逻辑是类似的:乌帕梅卡诺很好,但引进他是出于德甲内部竞争考虑的,如果以他为主将,则就偏离了方向。舒波-莫廷也同理,作为真中锋,他固然有独特的价值,但如果硬仗里只押宝他,那必然偏离拜仁的方向——克洛泽和戈麦斯都不曾有这种硬仗头等舱的待遇。 想要留住拜仁的传统,重用德国人是首要的——这是纳帅未能做到的一点;重要青训是必须的——纳帅有在这方面努力,但与前辈比起来还远远不够;外籍的顶梁柱级别的球员也是需要的——但是纳帅也未能让科曼成为世界级明星。 作为履历丰富的球员和管理层,卡恩深知纳帅带来革新模式的同时带来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日积月累,最终到了高层无法承受的地步。事实上,卡恩为了捍卫传统的魄力是巨大的,赛季中途换帅,本就是具有重大风险的一次挑战。 从竞技的角度来说,如果赛季后段,带来的影响可能是需要数个赛季才能缓解的。而球队传统被颠覆,则是可能性小得多的一件事。在两者之中选择了更困难的一条道而行之,这就是狮王的魄力,这就是狮王的人格魅力。 而萨利作为体育总监做出的贡献同样是显著的,弗里克时期,萨利就多次拒绝了多笔弗里克主导的签约。 尽管从实际的竞技意义上马后炮地解读,这些转会本有可能为拜仁带来更强大动力,但球队的传统:德国人、青训、外籍天王,这些才是成功的根本。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拜仁后防线哪还有德国人,重用于帕就得下课?等于说于帕不是拜仁买的是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