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完这3批剩余物资,仓库就倒空了,到时候让外方总包单位负责人验收一下。”刘运方的自言自语,在空荡荡的仓库里显得格外清晰。早晨8点,杜库姆的朝阳又一次从仓库上部的窗户穿了进来,照在刘运方的脸上,让他感到暖乎乎的。在这里,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中方员工了。
作为炼化工程十建公司阿曼杜库姆炼油项目的采购经理,刘运方是坚守在项目建设工地的最后一名员工。三个月前,随着杜库姆炼油项目建设顺利完工,项目部的中外参建人员陆续撤离回国。刘运方本来可以回家过春节,但他实在放心不下仓库里的剩余物资。
“仓库里的剩余物资要尽快和外方总包单位完成交接,否则项目运营成本就会增加,过年我就不回去了,要不然春节后我还得返回,来回的差旅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去年11月底,刘运方将在杜库姆过年的想法汇报给了项目经理蔡立祥。
“运方呀,你已经在杜库姆连续过了两个春节了,还是回家看看吧,过完年再回来也不耽误呀!”刘运方看了眼手机里蔡立祥发过来的微信,又返回了项目仓库。他深知,海外项目经营不易,每一分效益都凝聚着中外参建员工在杜库姆4年来所流下的汗水,项目运营成本在可控范围内,能节省一点儿是一点儿,决不能在最后时刻让项目成本有增加。
在随后的日子里,刘运方成为一名“独行侠”。每天清晨,一包简单的方便面就是他的早餐,紧接着他就前往仓库对剩余物资进行登记造册,并陆续移交给外方总包单位相关负责人。大年除夕这一天,刘运方用同事们留给他的面粉,为自己包了一顿饺子,成为他在杜库姆炼油项目吃过的第三次年夜饭,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是他一个人在海外过春节。
兔年春节期间,刘运方加班加点,提前统计出了项目建设剩余物资库存量。经过刘运方测算,只要提前两个月将剩余物资及仓库整体移交给外方总包单位,就可以降低材料保管及租赁费用近30%。
元宵节的夜晚,杜库姆的月亮从海平面上升起。此刻,刘运方没有感到孤独,因为有明月相伴,还有炼油装置上的璀璨灯火。(田元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