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足坛,欧洲足球俱乐部在球迷心中,犹如神一般的存在。这其中,又以在意大利甲级联赛中的诸多俱乐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意大利豪门俱乐部罗马球队中,有一位天才球员克里斯蒂安·费罗.年少有为的他在赛场上为屡立战功,几乎在关键比赛中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可是,往往对于天才,上天总会把他设置的并不完美,费罗在比赛之外,是一个打架、飙车、偷窃、泡吧的混世魔王。
他不在乎外界如何看待自己,即便被媒体曝光也依旧我行我素。直到俱乐部聘请的私人老师瓦莱里奥的出现,费罗开始在很多方面开始转变。他慢慢被引导被尊重,体验到了与之前不同的个人状态。
这就是意大利运动传记电影《冠军》为大家讲述的故事。电影中,在球场上的费罗是名副其实的冠军,他球技出众,颜值在线。在球场下,随着与瓦莱里奥的学习和相处,他打破自我的固有处世认知,积极面对成长,虽然在结尾处没有告知我们结果,但是我们能想到费罗的未来之路一定会比现在更为顺畅和久远。
作为新晋导演Leonardo DAgostini的第一部长篇影视作品,无论是画面、配乐,还是整个故事的连贯性,都非常完整。今天,我们将从职场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另一面的解读。
《冠军》的情节会让人非常熟悉。在电影前半部分,作为罗马球队的未来之星,俱乐部花了巨大的资源来培养费罗。
费罗是球队中年龄最小,但也是天分最高的一位球员,正是因为如此,他拥有着比同龄人更容易得到的东西——高薪、豪宅、超跑。
费罗的原生家庭并不好,他从小就失去了来自父母的关爱。正因为如此,拥有高超球技的他,同时也是一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
作为费罗的私人老师瓦莱里奥,从最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教授知识,到后来发现费罗惊人的学习天赋,在改变他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
这些对于一个年轻且没有文化层次并不高的费罗来讲,似乎都已经成为了习惯:他习惯于和所谓的朋友在一起玩乐,习惯了没有时间规律的作息,习惯了在自己惹祸之后无所谓的道歉态度。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所有事情都会有人为他来善后。可当瓦莱里奥出现的时候,以往迁就自己的人变成了一个和自己较真的人的时候,费罗的第一感觉是痛苦。
这种现象和我们在现实职场中何其相似,身边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在职场中应该如何为自己排坑呢?
其意是一个人内心真诚,一定会表现在外。所以独处时,能做到谨慎不独断的人才是君子。
在一家上市公司的分公司,一场人事变动搞的大家惶惶不安。在总部任命的总经理到来的前一天,前任总经理提拔和重用的部门总监,将自己的工位搬到了总经理室。而新任命的总经理最初只是在大厅内和员工一起办公。好景不长,在一个月之后,那位部门总监就辞职离开。而总经理也重新搬回了办公室里。
这是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在所有人看来,这位部门总监原本是最有资格成为新任总经理的不二人选。所以,当所有的话都只有好而没有坏的时候,那么距离倒下也就很近了。
如同费罗一样,部门总监在做事情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只是凭着自己的认知去做了僭越的事情,所谓的下马威不过是一个笑话。这种独断的人往往会遇事不计后果和过于习惯以自我意志为中心的处理事情。这种心态在当今社会还有一个更为贴切的名称:巨婴心态。
1)省:省察,即检查自身的行为。我们在不同时期会因为各种境遇产生对于事物判断的差异。电影中的费罗,从最初的无所谓的态度到最后主动寻求转变,这个过程就是省察;
2)静:曾国藩在他的日记中曾经这样写道:若不静,省心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所谓的静指的是我们能抛去外界的干扰,用最安静的状态来审视自己或当前的总总。这样的状态往往需要一个瞬间来自我突破。在电影中,费罗的突破就来自于他的老师瓦莱里奥和在医学院上学的女朋友。
在电影中,费罗的环境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的是一种自我认为正确的认知。所有人对于他的迁就并非真的对他的宽容,无非只是看中他身上的价值。他对于自身的不满除了来自老师瓦莱里奥不屑的教育,也来自于女朋友对他的感化。当他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刻,也就意味着摆脱了过往,为未来无限的可能奠定了基础。
瓦莱里奥和费罗的女朋友是他可以改变自己所借助的外力。那么,我们在现实中如何借力来改变自身呢?
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一个认知,设置目标要简单一些。但是,这样的认识从一开始就为自己所谓的量力而行找到了借口。所谓目标,是区别于现下状态,跨越向前的一个阶段,所以目标宜难不宜简,这样才能让我们有足够的动力去挑战。
榜样不单单是自己设立目标终点的参照物。它更是我们可以用来学习的力量,在我们向前过程中难免迷失自我甚至自乱阵脚的时候,模仿榜样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人是环境中的一份子,我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和设计当下的环境状态。当我们长时间处在一个自认为舒适的环境中的时候,就会形成心理的依赖。当有外力来进行干扰的时候,出于心理保护就会产生本能的逆反心理。而主动寻找即自我突破。
当我们将所有准备改变前的事项都已经明确并尝试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法来指导我们。这个方法并不一定来自他人,同时就存在于自身过往的经验之中。学习归纳,方法就会出现。
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即将前往英国“传统豪门”切尔西俱乐部的费罗,将养宠物猪送走,随着拉着猪笼子的车离开,观众们会发现那只被费罗饲养的猪没有任何表现,还是只知道低头吃着食物,而那一刻费罗的眼神已经和最初完全不一样。这里作为导演精心设计的一个隐喻和暗线,为观众们构建了联想的空间,从另一个侧面来对比费罗前后的转变。
电影中的费罗年少成名,但是这样一个天才球星的生活却是一团糟。狐朋狗友只会凭借他的名气来玩乐,所谓的女朋友凭借与他的关系,在社交媒体上吸引粉丝注意,而从小就抛弃了他的父亲,在他成名有钱之后,回到他的身边用假的基金会名义套取他的钱。
当瓦莱里奥和女朋友产生了对他的影响后,他开始不在适应当下的生活。这也是在电影的最后,费罗女朋友问他害怕什么的时候,他脱口而出:孤单。这个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从前的孤单是生理上的,所以才会发生各种博人眼球的事情;而现在的孤单则是心理上的,原因在于当下的认知已经让费罗产生了思考自己未来的能力。所以,所有以前的作为都会觉得不再习惯。在电影的结尾,费罗没有出席新球队的迎新仪式,但是他还是去参加了考试。
1)学会承受。许多来自外部的力量会与我们自身认知相冲突。这种冲突会让我们产生逆反心理。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动承受,可即便如此,也要努力的学会承受。因为只有我们可以先承受外部的力量的时候,才能在开始慢慢的接受。
2)坦诚接受。相比较承受而言,接受来自外部的力量,就会让我们产生了容纳它并且试图消化它的意愿,这种意愿一旦开始,便会让我们产生足够的征服欲望去持续进行。
3)相融改善,在接受到外部力量之后,我们会对其中认为适合自身的力量进行消化和改进,使其成为属于自己内心的一部分。
《冠军》中费罗虽然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是还是在他身上能看到很多我们在生活中、职场之中的影子。花花世界落英缤纷,我们会在很多时候看不清自己。在电影结尾瓦莱里奥在考场外等待费罗的时候,他背后的墙上有一片涂鸦:想到不如做到。似乎只是一个不经意的设计,却在最后总结了整个故事真正的含义。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会让迷茫之中的我们收获良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