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结束,笼罩在中华民族头顶上近两千年的封建统治走到了末尾,随着以孙文先生为首的革命党在南京市建立了新的组织,中华民国,这个在现代被当做“开元盛世”的民主主义国家就此诞生。
可是,这个象征的“民主主义”组织的“中华民国”,真的像现代人想象的那样好吗?
事实上根本不像少数人想象的那样。中华民国的建立确实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当时的清王朝在各路军阀的割据之下,在各大列强的侵吞之下,早已是名存实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国所结束的,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没有被公之于众的现实罢了。
而且,统治着中华大地的封建清王朝覆灭了,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平民百姓们却没有因中华民国的建立而过上殷实的生活。
因为对民国历史的不了解,导致在现在的许多影视作品和文字作品中,中华民国所处的时期都被当成了一个中国人扬眉吐气,摆脱封建束缚和殖民统治的“盛世”。以至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以“民国风”为噱头的事物层出不穷。
“民国风”的流行,可谓是对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屈辱最大亵渎,那些丑陋被用心不良者恶意忽略,为混乱不堪的民国裹上了一件“掩人耳目”的糖衣。
历史上的民国,和那个被它打倒的清王朝本质上根本没有什么差别。不仅有各怀野心的军阀势力仗着火枪大炮做起了“土皇帝”;更有包藏祸心的世界列强打着“互帮互助”的由头侵吞中国土地。在当时,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其说是改变了中国的现状,不如说是为当时的进步青年们提供了一条救国的思路。
我们都知道,除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几十年之外,历史上女性的地位都是极其卑微的。名为“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现在也依然在中华大地的某些地区大行其道。
当时的民国,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对女性的轻视和凉薄。不说其他人,一九四六年发生在北京市的那起使全中国青年学生为之愤慨的“沈崇事件”,就足以将民国的黑暗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署了所谓的《中美商约》,而南京国民政府又有求于美国,便对美国士兵在北京的作威作福选择了漠视。南京国民政府的漠视让美国士兵更加肆无忌惮,到了一九四六年的十二月底,一名叫做威廉斯·皮尔逊的海军陆战队伍长伙同一名叫做普利查德的下士将时年十九岁沈崇挟持至一条小巷子,想要对沈崇实施侵犯。
两名美国士兵的暴行自然引起了沈崇的剧烈反抗,可一个小女生怎么可能斗得过两名身高体壮的“白皮老爷”呢?
好在没过多久,一位名为孟昭杰的工人路过小巷,在发现了两名美军的恶行之后,当即上前阻止,但他一人根本无法阻止两名美国士兵继续施暴。
孟昭杰两次救助不成,只能选择报警,求助于当时设立的北平市警察局内七分局,但当内七分局的警察赶到现场之后,那个叫做普利查德的美军下士已经逃走,还没来得及逃走的威廉斯·皮尔逊则被当场抓获。
按照我们现在的想法来看,犯罪者被警察在犯罪现场抓获,肯定要到法庭上去走一遭,可当内七分局的警察把威廉斯·皮尔逊抓回去之后,这件轰动全国的施暴事件就没有了后续。
如果说沈崇的遭遇是来自于西方列强的,那么这名叫做宋亚芬的年轻女性所遭受的,却是实实在在来自“自己人”的践踏。
宋亚芬“结婚”的时候,只有十五岁。她的“丈夫”是当地一个年纪比她大三十岁的大地主。
和那些个影视剧、小说里写的不一样,宋亚芬的“婚礼”上没有亲朋好友的祝贺,也没有觥筹交错的盛况。几根红蜡烛,一块红盖头,三十来岁就老成了“巫婆”的媒人牵着她的手,从一间矮门里把她送到了“丈夫”的房间里。
可别以为进了地主家的门,宋亚芬的“穷苦命”就到此结束了。被“嫁”到地主家不久,宋亚芬就被地主当做了结交地方军阀的筹码,转手就被送了出去。
短短几年,从一个贫农的女儿摇身成了军阀姨太太的宋亚芬,听起来好像是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要是按照时下的“民国剧”来写的话,恐怕宋亚芬这不堪其辱的经历,就要变成一个卑微女性的奋斗成功之路了吧?
但你以为宋亚芬的遭遇到这里就结束了吗?被地主送给了地方军阀的宋亚芬根本就没有过上“姨太太该过的日子”。此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名军阀为了苟全性命,不仅自己做了汉奸,还把宋亚芬也送到了日本人的军营里去。
而无论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沈崇,还是出身平凡的小家碧玉宋亚芬,她们所遭遇到的,不仅是民国时期女性的缩影,更是民国时期社会现象的一角。就这样的一个“民国”,难道真的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去期待吗?
如那些被“民国剧”迷了心的年轻人一样,扮成民国的女学生、军阀的姨太太去拍照、纪念,真的是一件值得追捧的事吗?
倘若有一天我们真的要去关注民国,要去怀念民国,我们应该去关注的,应该是如向警予先生、张若名先生和李德全先生这样生在民国的进步女性。我们应该怀念的,应该是如赵世炎先生、陈乔年先生和陈延年先生这样长在民国的进步青年。
当然了,动荡的年代已经过去,和平之花已经遍洒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及三百平方公里的领海之上。
可从古至今,“治而不忘乱,安而不忘危”的思想都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千万不要松懈,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敌人的炮弹,会从哪里、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打过来。
他们要瓦解我们的斗志、弱化我们的精神、摧垮我们的坚持、扰乱我们的方向。面对这一切,我们不论男女、不管老幼,都要坚持正确的道路,以更加坚定的思想去捍卫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发表评论